牡丹鑛山光復後由經濟部接收,隸屬資源委員會金銅鑛務局籌備處,後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
日治「臺灣炭業組合」改名「臺灣省煤礦公會」,臺灣本土礦業鉅子顏雲年的長子顏欽賢被推舉為組合長。
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工礦處煤業監理委員會」,將日產接受、改制,之後成立「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接收「臺灣石炭統制會社」,並改組為「臺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並廢止〈石炭統制辦法〉,試圖改變日治以來長期採用的官方統制方法,於是業者成立「石炭運銷合作社」以因應。
海山煤礦由臺灣工礦接收。
清口井稱為調和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06、973、1542號,臺濟採字第497、349、1064號,礦區面積128公頃83公畝10公厘,礦場位置在今草山福德宮及旁邊的資源回收場附近,日治時期向基隆炭礦會社租包開採疏水準上之下層煤。
九份的黃金產量曾一度恢復。
三峽插角公學校改稱為插角國民學校。
柑腳公學校更名為柑腳國民學校。
戰後煤山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365號,範圍臺北縣瑞芳鎮焿子寮、九份、水南洞。
民國35(1946)年1月1日「雙溪鄉東國民學校武丹坑分教場」改稱「雙溪國民學校牡丹分校」。1月25日礦權人黎文成申請將黎文成鑛業所(馬福煤礦),更名為裕成炭鑛公司,公司董事長黎文成,經理黎文魁。11月26日「雙溪國民學校牡丹分校」正式獨立,更名為「臺北縣雙溪鄉牡丹國民學校」。
由於金瓜石礦區在日本時代後期全由日本資本(臺灣礦業株式會社)所有,國民政府(經濟部)因而接收了該礦區的所有權,移交資源委員會接辦,成立「臺灣金銅鑛籌備處」,擬定修復、恢復運作等工作。首先恢復開採金礦及採收沉澱銅,除陸續修復重要坑道及選礦場外,並新建金銀沉澱物及沉澱銅泥冶煉設備。
柑腳國民學校改名為柑林國民學校。
瑞芳龍川煤礦開坑。
瑪鋉煤礦戰後曾停採2年,開始復業。
福海煤礦開採。
民國36(1947)年4月蘇德良經由瑞和煤礦向工礦公司包採最下層斜坑。5月吉慶煤礦位於瑞芳鎮吉慶里大坑埔地方,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61號,臺濟採字第4090號,礦場面積88公頃31公畝30公厘。原屬臺灣工礦公司,開坑試採1年。6月永安新斜坑,原為李建和所屬之瑞和實業社之礦場,該社與臺灣工礦公司永建煤礦訂約承約,同時開鑿斜坑,採取煤炭。6月林義德包採牡丹協益煤礦。6月6日瑞三金鑛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由李建興任董事長,曾有富為所長,由於牡丹鑛山區的富鑛由於早被日人開採怠盡,荒廢許久,剩下的貧鑛向金鑛局承租,設牡丹坑鑛業所,隸臺北縣雙溪鄉三貂村之金山街,鑛區號碼國字第6號內,面積95公頃95公畝1公厘。鑛業所除部分自營外,也分區開放,下包給小規模採金公司。在金之生產線上,仍以瑞芳、金瓜石、牡丹坑三鑛鼎立之態,自從瑞三承租牡丹坑鑛山以後,產量十分穩定。共承租開採25年。
9月永安煤礦礦區號碼礦業第1282號,臺濟採字第627號,礦場面積43公頃74公畝95公厘,向工礦公司承包採掘。11月永安新斜坑出煤。11月「靜安吊橋」開通,全長約128公尺,寬3公尺,原名靜定橋,由定福煤礦所興建(工礦公司所屬的十平礦場),吊橋連結十分村與南山村,故又稱為「南山吊橋」。
靜安吊橋「南山吊橋」建築完成。
瑞芳李家和基隆顏家為臺灣早期兩大礦業家族,李建興的弟弟被關起來,他的母親李白娘老太太到臺北賓館,向來臺調查的白崇禧求救要下跪,白崇禧趕快把她扶起來,人才放了出來,並釋放228事件等臺灣人士。
冬,樂行慈善的李建興本欲參選首屆國民大會代表,卻逢宜蘭水災;建興奉母命婉拒參選,並將選舉經費轉而捐獻災區救助與地方教育,並成立「瑞三公司社會福利基金會」獎助嘉惠礦工子弟。
煤礦公會改為「臺灣省煤礦工業同業公會」。
三榮煤礦開坑。
金山村併入三貂村。
基隆以阿班嶺這一帶礦坑仍為興盛。今瑪西里內寮附近,有日德煤礦、日德新煤礦及福海等煤礦運作,每日進出的礦工就有上千人,當時有個「若行到阿班嶺,著無想厝內的某囝」的俚語,說明此處是相當繁榮,商家到處林立,礦工樂不思蜀的不想回家。
民國37(1948)年4月蘇耿炎參選瑞芳鎮第二屆鎮民代表當選。5月吉慶煤礦向工礦公司締結包採契約2年。8月苗栗人林為恭取得黎文成馬福煤礦礦權,開設斜坑。9月濂洞國小原本是瓜山國民學校分班成立,最初僅有2班。10月謝天鴻與李龍卿合夥租包開採瑪鋉煤礦。12月1日瑞三礦區在臺北市信陽街設臺北辦事處。
臺灣金銅礦籌備處改為「臺灣金銅鑛務局」。由於金瓜石礦區隸屬於臺灣金銅鑛物局,因而所出產的金礦在經過煉製之後,即由臺灣銀行以官定價格全數收購;雖然此作法使國內黃金價格平穩,但也埋下了日後礦區停產的伏筆。隨著國共內戰爆發、生產黃金成本過高的情況之下,金瓜石礦區重啟銅礦的生產作業,並培育出「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
李建興、李建和兄弟等資助「三重工業職業學校」遷徙至瑞芳,今稱瑞芳高工。
「臺灣金銅礦籌備處」改為「臺灣金銅鑛務局」;由於金瓜石礦區隸屬於臺灣金銅鑛物局所有,因而金瓜石所出產的金礦,在經過煉製之後,即由臺灣銀行以官定價格全數收購,雖然此作法使黃金價格平穩,但也埋下了日後礦區停產的伏筆。隨著國共內戰爆發、產金成本過高的情況之下,金瓜石礦區重啟銅礦的生產作業,並培育出「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
福基煤礦坑原名「復基煤礦」開坑,成為當時國民政府所管轄的礦業。
三貂煤礦位於基隆河岸的平溪線幼坑隧道與宜蘭線三貂嶺隧道間開採。
日德煤礦負責人是 顏銅城 先生,地址設於七堵瑪西里25號開採。有輕便道通到七堵車站,是瑪西地區最大的聚落,每天在礦場工作的工人就有數百人。
「臺灣省煤礦工業同業公會」又改組為「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並擴大其組織及規模。煤礦公會成立外銷部,專門辦理京、滬、閩、穗、香港等地的煤炭外銷事宜,擴大臺煤的發展方向。同時,「臺灣礦業研究會」改組為「臺灣省礦業研究會」,積極改善礦業相關技術、政策問題。在政府與業者的配合下,戰後煤礦的產量,不僅恢復日治時期的規模,亦在民國 40、50 年代,達到煤礦業生產的高峰。
民國38(1949)年,4月木柵芳川鑛業社礦場總面積231公頃,煤層為中部系統(石底層),本煤層0.5至0.7公尺為本礦開採之主煤層。由陳村頭與陳其志合夥組織芳川鑛業社開始經營。5月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合併臺灣煤礦公司,將其納為分公司。10月歐梅莉颱風來襲,山洪暴發,因永安新斜坑礦場緊鄰基隆河,致使全礦遭淹沒,設備盡燬,變成廢坑,經該社重新投資,開拓新斜坑,並請准工礦公司加名為共同礦業權人,繼續掘拓,分採本煤層及下煤層。12月28日瑞三礦區向臺灣工礦公司承購猴硐鑛業所鑛權及全部設備。
臺灣省政府公佈「處理租賃礦場辦法」,受惠的煤礦租包業者為感謝政府德政,響應政府改善礦工生活的號召,自動捐獻50萬元,煤礦公會又向業者募款35萬元,共85萬元,作為礦工福利設施之用,並立即組織礦工福利基金委員會負責保管。
李建興向臺灣省工礦公司承購礦業權。國民政府遷到臺灣,因為失去外銷市場,煤業曾一度停止生產。
海山煤礦併入三德煤礦,更名為海三煤礦。
由退輔會接收立霧溪出海口採礦權;屏風山金礦採礦權為私人申請取得。
1950年代煤礦業在政府獎勵及美援的技術設備支持下,進行煤產調查及生產改善,1960年初為全盛時期。
民國39(1950)年7月吉慶煤礦向工礦公司收買礦業權及設備。8月「臺北縣雙溪鄉牡丹國民學校」增設「燦光分班」。9月林義德依鑛業租包三原則先買下協益煤礦。9月木柵芳川鑛業社原合辦人陳村頭亡,由其妻陳蔡鴛鴦繼承為合辦人。10月蘇耿炎參選第三屆鎮民代表選舉又再獲得連任。11月李建和擔任首屆臺灣臨時省議會議員,之後又當選連任二、三屆議員。
工礦公司因業務欠佳,開銷過大,臺灣煤礦公司緊縮,將基隆煤礦與永建煤礦合併,改稱永基煤礦。
李建興出任「石炭調整委員會」會長,任期三年內著有《臺煤管制實況》一書。
民國40(1951)年,8月吉慶煤礦由中臺礦業公司移轉顏滄海等承受經營。8月牡丹國小增設「金山分班」,當初向瑞三礦業公司福利委員會借地上課,計有一班一至四年級的學生在此上課。此地在光復後曾設有金山村。金山分班後來由瑞三公司提供辦公廳舍當作教室,並提供教員宿舍一間予分班使用。9月萬隆煤礦,礦區面積432公頃,與芳川同為普通燃料煤的中部煤層系統(石底層),煤層僅可開採本煤層一層,厚度0.6公尺,該礦區位於舊德豐煤礦與舊朝日煤礦之間,開挖昔日兩礦所不開採之煤層,煤層條件惡劣,該礦申請設權。運輸方式也和芳川煤礦相似,先運往十五分火車站附近的儲煤場,再往外運輸。9月29日政府決定在基隆八堵籌建礦工醫院。12月政府撥出新臺幣70萬元充作基隆八堵礦工醫院工程費,礦工福利基金委員會決定創設礦工醫院,發包興建。11月福隆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536號,臺濟採字第1051號,礦場面積56公頃6公畝3公厘,開鑿礦業字第574號礦區最下層斜坑。福隆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780萬元,公司地址臺北縣瑞芳鎮中央路4段49巷6號,最初經營者為顏棟才。福隆煤礦煤層屬中部系統,開採最下層厚度0.4公尺,較有變化,有主斜坑一坑,降煤自礦場至四腳亭車站1.8公里,使用臺車。
「臺灣金銅鑛務局」開始恢復銅礦之開採。
福美煤礦公司向臺灣工礦公司承購基隆巿信義區智誠里的福恩煤礦,之後再轉讓給高三奇經營。
隨著工業發展的需要,煤產量回到一年165萬噸,主要供應給電力公司發電使用。
金敏煤礦採石底層之下層及最下層兩煤層,煤厚各約40公分,走向45度西,傾西南18至28度。
永安煤礦開坑,所產係普通燃料煤,煤層中部系統,最下層厚度0.4公尺,稍有變化,有主斜坑一坑,斜昇一坑。
謝天鴻與李龍卿取得瑪鋉煤礦礦業權。
瑪陵國小設立瑪西分班。
民國41(1952)年2月萬隆煤礦承領經濟部採礦。4月福隆煤礦由工礦公司讓受第574之一部分與永大坑等共同承受。6月泰發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905號、臺濟採字第675號,礦場面積256公頃94公畝91公厘,礦權人為林義德,合夥經營,設定礦權開鑿水平坑。煤層屬下部系統,本層厚度0.35公尺,較有變化,煤質為強粘結原料煤,有主斜坑一坑,又斜坑一坑,降煤方式礦場至中間儲煤場1公里使用臺車,中間儲煤場至車站9公里使用卡車。9月林義德再向工礦公司承購外柑腳煤礦礦區礦權,交給連莊耀經營,後歸許宗魁,最終被併入雙溪煤礦。10月林義德又獲得設定新基村的煤礦權,並開坑成立泰發煤礦。10月萬隆煤礦開工。
民國42(1953)年5月林文森將萬里鄉中福村加投地方的中福煤礦礦權移轉給高堂燕開採。9月永安煤礦礦區由工礦公司承讓礦業權。10月萬隆煤礦暫時停工。10月30日在基隆八堵礦工醫院舉辦交接典禮並組織礦工醫院董事會籌辦院務,首屆董事長顏欽賢先生。由於煤礦業者不斷出錢出力,羅致名醫增加設備,使醫院漸漸地成長茁壯,規模足與各公立醫院媲美,深獲社會好評及礦工朋友的信賴。11月30日省政府令將礦工醫院交由煤礦公會接辦,舉行交接。
民國43(1954)年6月1日瑞三礦區在臺北市信陽街設商務部。11月1日成立礦工福利基金,並設立瑞芳礦工診療所。11月15日瑞三礦區改組為瑞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2月林昌年將基隆巿中山區中和里地方的隆基煤礦移轉給高水、高堂燕、蘇成水承受設權。
「臺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改組的「煤業調整委員會」對臺灣煤業的態度為僅收購公營企業所需燃煤,其餘由業者自行銷售。
民國44(1955)年5月由於金礦富鑛體之漸趨枯竭,金礦事業開始走下坡,金銅鑛務局讓金瓜石鑛山更加符合國營事業企業化政策,改組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並引進國外技術及設備,在銅礦生產逐年增加的情況下,金瓜石礦區曾維持不錯的營運業績。瑞三所開採者為殘餘之貧鑛,故又將鑛山轉包予小規模之採金者,治金方式則採用比重式採金及錆化提煉。鑛山在此雙重承租方式之下,採鑛者均用狸掘式進行撿拾金脈,勉為維持,歷年之產金,尚稱平穩,故生產量如非金價偏低,尚可維持。6月25日基隆八堵礦工醫院落成。8月1日瓜山國民學校分班獨立為臺北縣瑞芳鎮濂洞國民學校,共有8班。11月臺灣工礦公司瑞德礦業的民德礦場,位於四腳亭向斜之東南翼,為瑞芳一坑之深部,礦區號碼礦業字第573號,臺濟採字第1404號,礦區面積1369公頃90公畝,與庚子寮附近開鑿斜坑。8月賴天送在改組為民營的臺灣工礦公司中,擔任民德礦場與瑞芳一坑的主任,工礦公司的瑞德煤礦管理處獨立成為瑞德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他也曾任瑞德轄下民德礦場的協理與主任。10月6日基隆八堵礦工醫院正式開幕營運,同時農復會補助藥品器材180餘種,開幕後由省礦工福利基金委員會負責經營。該基金委員會曾向勞工保險部借貸新臺幣30萬元均用罄,又經營不善基金短絀維持困難,經臺灣省政府第284次委員會議,決將礦工醫院交由煤礦公會接辦。11月泰發煤礦礦區正式產煤,接受美援貸款開拓南北二斜坑。
瑞芳李家的李四川(李建興之弟)承購海三煤礦後改稱瑞山煤礦。
深澳建基煤礦由瑞三煤礦李建興么弟李建和興闢。
工礦公司開放民營繼續經營,稱為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瑞芳礦場,董事長為許金。
民國45(1956),8月吉慶煤礦開坑。8月將馬福煤礦礦權移轉與林為寬繼續經營。9月碧山煤礦復業開水平坑採最下層。10月柑林國民學校成立上林分班。
瑞山煤礦再改名為海山煤礦。
林義德的煤礦事業,由於當時戡亂與經建,煤業政策搖擺未定,小礦受制於產銷,導致經營不利連年虧損。因週轉困難,將三礦權利移轉給債主。
民國46(1957)年1月1日芝山鑛場芝山坑開坑。1月萬隆煤礦重新開業。6月三榮煤礦礦區號碼臺濟採字第3852號、礦業字第2360號,礦場面積123公頃32公畝33公厘,由臺灣工礦公司割讓礦業字第1535號。8月瑪鋉煤礦改組易名為瑪鋉合記煤礦並開採中層煤。8月6日三榮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核准設立,資本額6千萬元,董事長陳管仲,常務董事林三干,董事張文献、陳子鍾、謝梅枝,監察人劉福堂,常務監察人林陳豔,總經理林三干,經理陳子鍾,礦長顏受土,副礦長楊家丁。從經營名單猜測,陳管仲為林陳豔的父親,而林三干為陳管仲的女婿,林陳豔的丈夫。後來代表人改為林陳豔,礦場負責人及礦長為張尚智,營業登記項目包括煤礦之開採及煤礦之販賣、焦炭之製煉及販賣、委託營造廠商興建住宅及商業大樓出租出售業務。9月上林分班成立三叉坑分班,鼎盛時期學生數曾高達9百多人。
九份金礦開始衰退。
民國47(1958)年4月福海煤礦開斜坑,礦業字第406號、臺濟採字第1404號,面積34公頃37公畝,董事長顏棟才,經營團隊包括常務董事顏棟仁、李焰福,董事顏林面、顏白琅,常務監察人顏棟樑,監察人林顏金美、林顏金葉,總經理顏棟才,經理顏棟仁,副經理李焰福,多為同一家族的成員。煤層下部系統,均質構造,稍有變化,本層厚度0.4公尺,其他尚有上層最下層,煤種屬中粘結原料煤,共有主斜坑二坑,水平坑一坑,降煤自礦場以卡車運往至7公里外的七堵車站。
社會環境發展,臺灣煤產的開發過剩,煤礦公會代表李建和等人向立法院陳請,政府廢止徵購辦法並準許部分外銷。有382 礦場。
位於九份與瑞濱間,煤山煤礦區地址為新北市瑞芳區濱二路29之3號(北35鄉道1.4K處),為基山煤礦經營。
金包里金山與萬里鑛山兩礦似乎合而為一,礦業字第268號,範圍臺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下萬里加投,面積312.1907公頃,臺濟採565號,名稱萬里金礦,礦業人黃建候、黃建生。至民國52年暫停及民國55年再採1年。
基隆福基煤礦坑國民政府與民股合資,並與八堵的中臺煤礦合併,才改名為福基煤礦,年產量達15000公噸,成為當時全臺前5大煤礦區,開本層斜坑。
煤山煤礦礦區(基山煤礦)臺濟採字第1129號,面積104.7772公頃,礦業人洪天水、蘇子世。
馬福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342號,範圍新竹縣關西鎮赤柯山、橫山鄉八十分、馬福,臺濟採字第1145號,面積55.3195公頃,礦業人林為寬。
東山煤礦礦業字第1781號,範圍苗栗縣獅潭鄉大東勢,臺濟採字第1521號,面積 94.7951公頃,礦業人藍俊達、楊豐盛。
民國48(1959)年孟春深澳建基本鑛的坑道口,位置剛好在2省道的正下方,由李建成所提,坑口左側是礦場建築。9月萬隆煤礦由三中煤礦承購礦權。11月民德礦場斜坑著本層煤開始生產。
省議員改制民選,李建和又連續當選第二、三、四屆省議員。
復基礦坑與八堵中臺煤礦合併,又開一新坑,史稱褔基煤礦。當時的年產量約可到達15000公噸,和侯硐瑞三、深澳建基、土城海山、海山二廠煤礦並列五大煤礦,礦場繁盛時期人數曾高達兩千餘人。礦場24小時不停工,採輪班制:金山、萬里一帶的人,輪一番早上七時,住在工寮,輪的班就是比較沒有通勤時間限制輪二番十五時、三番二十三時。早期產出來的煤多用輕軌的人力臺車推至山下的七堵車站,再用扁擔以人力運至火車上裝載,然後載送到臺灣各地。50年代後通礦場的公路開通,用卡車取代臺車,將煤運出去,近的到七堵火車站,遠程的直接和南部運蔬果上北部的貨車合作。
大福煤礦開坑。
本山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863號,設立礦權時範圍苗栗縣獅潭鄉上大窩,後與礦業字第1781號和東山煤礦臺濟採字第1521號面積94.7951公頃合併,範圍擴增為苗栗縣獅潭鄉上大窩、東勢、紙湖。臺濟採字第1674號,面積165.1979公頃,礦名南國煤礦,礦業人黃郭送妹、黃勤妹與藍俊達、楊豐盛。屬苗栗八卦力煤層,八卦力煤田北起中港溪,南至汶水溪,省道臺3線與124縣道所夾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的狹長區域,本山煤礦煤層屬上部系統南莊層。
民國49(1960年)3月5日雙溪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905號,礦場面積996公頃86公畝6公厘,承受經營失利的泰發煤礦之礦區核准設立,公司資本額5百萬元,登記之營業項目為煤礦及副產物之採取製煉加工及買賣、有關前項業務之投資及附帶業務之經營,礦主為鄭塘坡。本礦開採木山層之本層,可採煤量1,557,504公噸,平均厚度0.4公尺,產煤品質與南莊及新竹加羅排煤田並列之北部最富盛名的低硫煉焦用原料煤,原由泰發與外柑腳煤礦隔鄰開採,基於集約化才購併為一,進而成立雙溪礦業擴大規模,開鑿新斜坑並採用裝碴機以增加掘進效率與速度,成為掘進機械化的第一家礦場。雙溪煤礦開採地域之地質構造有二背斜及二大逆斷層。頂雙溪背斜:為本地區主要構造,軸線走向北50度東,軸部為木山層而兩冀皆為大寮層及石底層,南翼岩層傾斜向南幾近於直立甚至倒轉向北,北翼傾斜較緩,傾角在40~50度間,此背斜為牡丹坑斷層所限。坑口礦牌五十八年五月,落款人則為時任經濟部長的李國鼎先生。此礦能請到部長來題字,推測應和坑道掘進工程創新有關。4月臺灣工礦公司轄下的定福煤礦,礦長為湯尚松,臺灣工礦公司的定福煤礦價讓與牡丹煤礦公司經營,董事長為唐添秀。
臺灣煤礦產量到年產量將近400萬公噸,但嚴重的生產過剩,煤礦工會決定減產,但未有確實的效果,雖然持續對日、韓外銷,仍然不能紓解滯銷的情形礦場相繼倒閉。剩319礦廠。
李建興出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理事。李建興出任國際奈米公司的董事長李建興有交際手腕,深交權貴,曾將草山(今日陽明山)土地無償借與蔣介石使用,與何應欽為打獵獵友;與于右任、陳立夫等人吟詩酬唱,頗睦中國國民黨高層。
深澳建基煤礦開坑後次年,臺電在礦場旁設立深澳火力發電廠。
「深澳火力發電所」,第一部機組併聯發電,共設置3部機組,總裝置容量為40萬瓩,是臺灣第一個採用高壓高溫再熱機組的火力電廠,當年是全球最先進的發電設備。完工啟用當時超越大觀發電廠(大觀一廠),成為臺灣最大的發電廠,曾經是二戰後東南亞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
林義德經濟再受到株連,連宜蘭的木業也跟著收攤。
華年煤礦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南雅里設立礦權臺濟採字第2148號,面積169.5879公頃,由臺灣致和礦業公司蘇先致所經營。該礦煤層上部系統,屬金瓜石煤層,南雅煤帶,以斜坑方式開採,平均月產量4噸,降煤方式以卡車運至瑞芳車站。
馬福煤礦停工撤廢。馬福煤礦礦區曾再移轉穿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海洶,代表楊仁傑,最後則是龍臺煤礦。
民國39(1950)年代到民國49(1960)年代政府對煤業的政策採半管制。
民國50(1961)年,1月吉慶煤礦與吉慶二坑合併成立吉慶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階層董事長張來進,副董事長陳呈譔、陳秋[金露],總經理柯博仁,經理蕭萬基、李榮耀,礦長游三通。4月8日深澳火力電廠建立後,有運輸煤炭的需求,因此將八斗子至深澳的輕便鐵道拓寬,採用1067公厘的軌距,並新建瑞芳至八斗子間的鐵道,銜接宜蘭線,瑞芳到深澳路段完工通車。7月10日瑞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承購前瑞三金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設備,並設武丹山鑛業所開發金鑛。9月萬里鄉中福村加投地方的中福煤礦礦再移轉給何災元。9月插角國民學校設立金敏分班。10月蘇耿炎向農工企業承購原福美三坑礦區。10月福隆煤礦開採鄰接礦業字第128號礦區一部分最下層,與永安坑承讓契約成立。
「深澳火力發電所」第2部燃煤發電機組商轉。
金敏煤礦開採上層厚度0.4公尺,本層厚度0.5公尺,走向北東45度,傾斜向南約18~28度,一般地質構造褶曲甚大,但並無大斷層隔斷煤層,煤質為烟煤,可供煉焦之用。
臺灣致和礦業公司稱華年煤礦。